到了中世紀,歐洲無數(shù)的天主教教堂都有彩色玻璃窗。然而,直到12世紀,這些窗戶都相對簡單,規(guī)模小,輪廓由厚鐵架。這是因為羅馬式建筑——一種以厚墻和圓形形式為特征的建筑風格——主導了建筑品味。
107,707塊彩色玻璃拼成了一面巨大的玻璃幕墻,光線透過藍色的玻璃,點亮了整個空間。這也是參考了古代基督教教堂的設計。
蘇格認為狄奧尼修斯實際上是圣但尼的守護神,因此他將神圣之光的概念融入他的建筑計劃中,并圍繞著彩色玻璃窗設計了新的大教堂,圣丹尼斯修道院教堂成為這種新型建筑的原型,除了被認為是神圣的光之外,彩繪玻璃和哥特式雕塑一起被稱為“窮人圣經(jīng)”的一部分,因為彩繪玻璃的另一個目的是向文盲傳授圣經(jīng)故事
提及彩色玻璃,在以前色彩玻璃一般用于教堂,那時色彩玻璃是一種小眾的裝飾材料,很難讓人將它與其景觀設計聯(lián)系到一起。但是隨著時代的變化,如今的彩色玻璃不再是教堂的專利,它走進了日常生活,在設計師的手中獲得新生近代以來,花窗玻璃彩色玻璃不僅出現(xiàn)在教堂,也在許多一般建筑、室內(nèi)空間、產(chǎn)品中獲得應用。
談到玻璃彩畫,最常出現(xiàn)在彩色玻璃上的是像教堂和修道院這樣的宗教建筑。通過不同的光線可以創(chuàng)造出不同的氛圍,當陽光照射在玻璃上時,效果更加璀璨,夜晚從建筑物內(nèi)射出的彩色光線,更是抓住了眼球
彩繪玻璃的繁榮與大批教堂的出現(xiàn)密切相關,主要盛行于羅馬式和哥特式建筑。羅馬式和哥特式建筑的窗戶比較高大,布滿整個建筑立面,便于采光。傳統(tǒng)壁畫中的玻璃鑲嵌技法,在這兩種建筑結(jié)構(gòu)的教堂中難以運用,因而逐漸退出歷史舞臺,彩繪玻璃由此興起。